互联网

随笔:关于选择、时间和注意力

前阵子对生活太没追求了。 沉浸进去,而不是在那之前漫无目地得把精力浪费在选择之上。 这个世界上最困难的事情就是做选择,这也是最最最耗费一个人精力的事情,而一个善于管理的人一定是知道自己在什么情况下是最能做出正确选择的,而其他非最佳时间里,就会采取适当的方式获得休息,养精蓄锐为下一次征战做准备。 而我,恰恰不是这样的人。 但也是能享受到沉浸的如此快感之中的,只是这种感觉越发得少了。没有了高考备战做题时的专注,也没能在接下来的生活中有过安静的时刻。说到底,其实互联网时代各类软件对于人的注意力是有极大伤害的,各大厂商都在极尽所能地吸引流量,以此找机会变现。而打擦边球的黄色信息则是其中最为显著的一类转化手段,再者,就是各种世界罕见的奇闻轶事让有些人企图多一些吹牛逼的资本。 反正呢,就是在这样那样的时间黑洞里,光阴在毫无察觉之中就被吸取殆尽了。 我有想过,找到自己的目标,然后就只会专注于其中,其他事情一概不去过问。但事情却永远不是那么简单的,生活本无麻,我也没办法把其他事情全部都摒弃不顾。而在这样那样的琐事当中,我就像完成任务一般无趣地打量着。过得也是真无趣,给予目标的时间不可能永远
吕立青

个人知识管理:知识的三种形态

知乎上对于 PKM 的话题描述:一种新的知识管理的理念和方法,能将个人拥有的各种资料、随手可得的信息变成更具价值的知识,最终利于自己的工作、生活。 其实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地在进行着个人知识管理(PKM),从学生时代上课记笔记到现如今四处 Google 搜寻资料,准备 Presentation,都是在一步一步将接收的信息转化为内化的知识。在互联网时代,知识可以说从未像如此一般廉价,但是再好的知识若是对个人没有产生价值的话,那也只不过是一种信息噪音而已。而对于 Knowledge 的认识,个人倾向于将其分为三种: 1. 已内化的「知识」:由内而外地可以随时随地向他人展现的东西,已经深入学习过的并且能够不依赖外部任何工具就能实现,比如写作、专业技能、情绪管理、思维方式等等。 2. 可整理的「资料」:通过整理后所产出的可文本存储的东西,其中最关键的便是整理这一步。例如我收藏下来的文章和自己所写作的内容,以文本的方式保存在电脑中,通过 Git + Cloud + Markdown + Editor 完美得达到记录、备份以及分享的目的。 3. 不可控的原始「材料」
吕立青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互联网学习

读书这种吸收知识信息的形式真的足够好吗?我知道自己可能是没有足够的耐心学习一样的东西才会认为书本学习不够好,但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知识的载体和学习的方式都应该要发生一些改变了。 书本不再是知识唯一的载体,其他多媒体方式也在蓬勃发展,甚至于交互网站/App 的形式会越来越多。读书,也不再是唯一的学习方式,更多类型的学习手段和更容易被大脑接受的学习方式需要我们去尝试了。这里暂时只说尝试,因为我觉得更新更多的学习方式不一定就是更好的,但是在没有实践之前我们也是不知道效果的呀,说不定会更好呢?而且我觉得学习是一种对知识的追求,所用来学习的方式并不应该喧宾夺主,它最终只是一种手段,学习的也是知识载体所承载的知识。明白了这一点之后我们就可以由目标为导向,发掘学习的深刻本质和基本方法,一定是可以找到相通的原则和理念。根据这些学习理念再去尝试和接受一种新的学习方法,就必然可以将工具为我所用,更快更好得学习新知识。 多种多样的学习载体 文字篇: /书本:最传统的方式,古人学富五车是因为没有其他更好的保存知识的形式。实体书,足够纯粹,传统,唯一。可以在书本上画线,容易翻出前后内容进行对比,看书
吕立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