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互联网学习

2015年02月12日

读书这种吸收知识信息的形式真的足够好吗?我知道自己可能是没有足够的耐心学习一样的东西才会认为书本学习不够好,但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知识的载体和学习的方式都应该要发生一些改变了。

书本不再是知识唯一的载体,其他多媒体方式也在蓬勃发展,甚至于交互网站/App 的形式会越来越多。读书,也不再是唯一的学习方式,更多类型的学习手段和更容易被大脑接受的学习方式需要我们去尝试了。这里暂时只说尝试,因为我觉得更新更多的学习方式不一定就是更好的,但是在没有实践之前我们也是不知道效果的呀,说不定会更好呢?而且我觉得学习是一种对知识的追求,所用来学习的方式并不应该喧宾夺主,它最终只是一种手段,学习的也是知识载体所承载的知识。明白了这一点之后我们就可以由目标为导向,发掘学习的深刻本质和基本方法,一定是可以找到相通的原则和理念。根据这些学习理念再去尝试和接受一种新的学习方法,就必然可以将工具为我所用,更快更好得学习新知识。

多种多样的学习载体

文字篇:

/书本:最传统的方式,古人学富五车是因为没有其他更好的保存知识的形式。实体书,足够纯粹,传统,唯一。可以在书本上画线,容易翻出前后内容进行对比,看书会比较随意。

豆瓣读书:http://book.douban.com/

而且旁边会有当当/亚马逊/京东的商品价格,点击进入网站后再利用比价软件(惠惠购物助手)可以方便快捷购买更便宜的书籍。

/电子书:这里准确定义一下概念,可搜索书体文本,内容与实体书一致,最大的优点是可以搜索,然后便携,随处可看,体积小,甚至免费。

豆瓣读书+豆藤(https://www.google.com.hk/search?q=%E8%B1%86%E8%97%A4

可以方便快捷搜索到在线电子书和网盘搜索结果,我一般是直接保存到百度网盘然后随时可读。

当然这里还包括 kindle/豆瓣阅读/多看阅读的付费电子书,不用花费折腾成本且格式排版良好。

/Wiki 百科:比较权威的概念性解释,可以作为某一词条的入门了解,可能会有简单的实例;也因此不足以成书,但是可以在词条之间自由跳转,迅速了解其他相关/相近领域的知识。

维基百科:http://zh.wikipedia.org/

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

/个人博客:一个人在某一领域(当然也可以跨领域)的总结性记录,与人的属性紧密相关,可以以之为鉴,改变和解决自身的问题,有对比才能明白自身的差距。

还包括知乎专栏:http://www.zhihu.com/question/21388193

简书:http://www.jianshu.com/

/问答社区:特点是以问题的形式解析答案,解决实际问题和引人思考;也是会有人的因素所在,但是一个问题往往有多种角度多种回答,可以让人用足够广的视野去看待同一个问题。

知乎:http://www.zhihu.com/

Quora:https://www.quora.com/

StackOverFlow:http://stackoverflow.com/

/搜索引擎:最灵活获取知识的途径,一般是发现问题/关键词进行搜索解决,自由度比较高,而且可以很方便获取到相关资源,可以说其他东西都需要搜索来获取。

谷歌:https://www.google.com/

/网站周刊:比如知乎周刊/极客公园,这些网站都会精选一些内容集结成电子书,从而以一种新的形式组织沉淀下来,好处就是信息的聚合,不用每天去光顾相应的网站,降低了网站信息噪声和操作成本。

多看阅读:http://www.duokan.com/

/微博微信:非常迅速的信息传递方式,但是媒体属性过强就必然带来信息噪声过高和时效性差,信息无法沉淀成相应的知识。而且现在很多人都不再更新自己的博客,而是通过自媒体方式在微博/微信公众帐号分享自己的输出内容。

槽边往事:bitsea

罗辑思维:luojisw

/垂直社区:非常典型的一些专业内容聚合,当然不仅仅是文字信息的聚合,你还可以找到很多其他形式的知识载体,这里还强调社区这个概念,你可以在内容的分享之下与他人进行交流。

果壳:http://www.guokr.com/

壹心理:http://www.xinli001.com/

/RSS:聚合定期更新资源的一种方式,非常利于信息的聚合到分类的阅读,实时接收更新比较快,像这种只是省去了光顾网站的步骤,便于对阅读内容的筛选。

Feedly:https://feedly.com/

影音篇:

拿罗缉思维来说,每天的语音和整体的视频应该都是不可少的。前者会在每一个时候为你唤醒你的相关记忆,但仅此而已,要依赖 60s 的语音就能够给你多大的启示那是不可能的,幸亏每天还有对应的一篇相关的文章;后者是在整段时间内给你讲诉一个故事并且分析问题讲道理,这种整体性必然会带来更大的收获。

(其实语音是一种筛选,读一篇文章的成本往往大于 60s 语音,根据语音可以决定是否输入关键词继续阅读,而获取文章也可以看作一种搜索。)

/TED/一席:这类视频长度不长,都是提出某一观点然后论证它,可以给人以启迪,但不会具体深入。

TED:http://www.ted.com/

一席:http://yixi.tv/

/大学公开课:一系列的专业性大学课程,会细致深入得介绍这门课程并且会有很多集,当然不仅仅是技术类的,哈佛幸福公开课是一个例子。

网易公开课:http://open.163.com/

/人物演讲/访谈:这种一般从自身经历和成就出发,可以看到这个人的语言/情绪表达,与自身对比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甚至,培养相类似的价值观,榜样的力量无比强大。

毕业演讲:http://v.163.com/special/openclass/speech.html

/在线课堂:这里专指无人物教学,录制电脑画面教授编程/设计类知识,重点在于实战,最好一边看一边操作最后总结出自己的东西。特别指出编程视频中往往可以学习到其他的东西,比如高手如何操作 Linux 命令行,输入技巧,语言特性,IDE 功能使用等等。

网易云课堂:http://study.163.com/

/播客/有声书:听过明朝那些事儿,还有英语听力演讲语录什么的,大概也可以学到一些东西,而且英语的听力练习是必不可少的,在听的同时你可以走路/等车/坐车总之最大的好处是可以空出双手,但是这种方式也最容易走神了。

程序员播客:http://teahour.fm/

有道学堂:http://xue.youdao.com/

/视频自媒体:名人名嘴(个人魅力)+专业剪辑(团队协作),这类视频一般以历史文化类话题居多,会在一段视频中详细得解析一段历史或者社会现象。罗胖子就是一个读书+说书人,读完书之后再以生动形象的方式讲诉给观众听,比较好的就是给出了推荐阅读的资料。

罗辑思维:http://www.youku.com/show_page/id_z5bdbf57c947311e3b8b7.html

晓说:http://www.youku.com/show_page/id_z64feb2249b8211e296da.html

可交互篇:

/MOOC:大学在线课程,可紧跟课程完成作业及其评讲,最终拿到证书,这是之前公开课形式的进化,增加人群社区和反馈机制,不再是单纯单项视频信息输入,有效保证信息能够转化成被授课者的知识。

MOOC 学院:http://mooc.guokr.com/

Coursera:https://www.coursera.org/

/交互网站:与机器交互,典型的就是编程网站,根据题目解决关卡中的问题,但是我自己往往是一遍过而没有做笔记,以后要好好利用网站自带的笔记功能了(其实是因为不够好用才没有用的吧)。

Codecademy:www.codecademy.com/zh/

慕课网:http://www.imooc.com/

/交互式 App:记单词/英语流利说/有道口语大师,这种属于实际操作+反馈机制,用机器算法引导进步,奖励机制驱动人性。

知识整理篇:

信息/知识不一定都是有用的——也就是说这些东西不一定会有用,但是也说不定会在什么时候给你带来用处所以也就不刚轻易放弃。

信息/知识不一定都是需要记忆的——既然东西都不一定是有用的,那何必要去记忆所有的东西呢?(只要保证这个东西在自己需要的时候能够在极小成本的情况下重新获取得到就可以了。) 印象笔记:https://www.yinxiang.com/

思维导图:http://www.xmind.net/

所以,

  • 是,记忆相关知识(古人,成本极高)再使用(而且不一定会用到)脑袋里面的东西。
  • 还是,先储存相关知识(成本较低)在需要的时候检索得到(也只需要很低的获取成本)。

这样问题就来了,为了降低检索就需要更有效的存储方式,存储到大脑当然有效,但是成本太高,所以要善用工具,选择足够强大的笔记软件(而不是手抄笔记)整理相关知识,分成较小的模块就只需记忆相关类别/关键词就可以了,获取的时候利用搜索和“整理记忆”(残余记忆/线索记忆)。

当然,这也是下一篇要写的重点,如何有效筛选信息,整理知识,分享知识。

Summary/Action

  1. 笔记软件也不应该只是存储文本,多种形式相结合
  2. 再次思考书签的意义(只储存会动态更新的网站,作为工具的储物箱,而不是信息/知识的文件夹)
  3. 多种学习方式同时进行,建立反馈/对比机制
  4. 思考如何在多媒体学习中记笔记?
  5. 把自己的知识吸收整理过后分享出去

Principle

  1. 明确学习目的:勿忘初心,这是最关键的,以解决问题为导向学习相应的知识。最不应该做的就是到处收集想学的知识/工具,为了储备而储备岂不是原始人的做法?等到要学习的时候再去寻找,本来获取成本不会太高。
  2. 整体化学习:一整套课程/一整本书/一个系列的笔记整理,而不是零碎信息的简单堆积不成系统,学会思考整体,不要因为自己已经学会了局部就不再关注局部知识。(这个时候如果不能坚持,要尽量减少试错成本,尽可能先学习自己感兴趣且容易接受的课程,就比如说学习数据挖掘/机器学习之前,要先学会算法所用语言和基础统计学知识,保证学习系统完整性)
  3. 交互式反馈学习:在保证完整学习的前提下,要尽可能建立反馈机制,拉一个人一起学习或者是在自己的目标导向之下每天计算目标完成度。
  4. 转化为文字形式笔记:文字/视频/图像/声音,这几种形式都可以记录信息/知识,但是文字能够更容易被大脑记忆和技术检索,而且代码也应该是一种笔记形式,网站设计,照片处理。那这样说工具也是一种知识储备,要物尽其用。
  5. 遵守基本理念:预习-学习-复习这样的循环机制就是一种学习理念,理论和实践、对比和类比亦然,从纯文本课堂教学的时候就开始说起了,这些方法是最有效也是最基本的,新媒体学习方法还有待发掘。

总之,互联网会让知识获取的成本降低,也增加了许多新的知识载体和学习方式。读万卷书可能不再能够满足我们对知识的渴望了,而且行万里路也不是一般人能够承受得起的,所以更好的学习方式还是值得我们去尝试的。

可能会有一个问题就是免费的知识会让人不懂得珍惜,就不会那么用心得去学习,这必然是新形式下出现的新问题,但是也必然会有新的解决办法。

勿忘学习的初心。


本文总阅读量

期待您的分享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