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 Obsidian 的 Zettelkasten 卡片盒笔记法实践

我的 Zettelkasten 卡片盒笔记法实践

本文已发布至:从卡片链接到大脑联想,基于 Obsidian 的卡片盒笔记法实践 - 少数派
A drawing of Luhmann’s Zettelkasten.

德国社会学 Niklas Luhmann 卢曼使用 Zettelkasten 卡片盒笔记法写了 70 多本书和 400 多篇学术文章。简单来说,Zettelkasten 是一种比标签更高级的一种卡片笔记方法,开智部落王浚宇在《卡片大法的神奇之处》提到:

卡片是精致小巧的万用盒子:卡片就像生活中我们都会需要的盒子一样,也许男生更倾向于放一些自己珍藏的小物件,姑娘直接当成了首饰盒。和硕大的背包比起来,盒子的容量是有限的,需要想清楚自己要放什么样的东西进去,这样就会降低负荷,并且放进去的东西质量也更高,我们的卡片有些类似,容量小的好处是负荷降低,放进去的是线索、是高质量的内容。

Why | 为什么我要使用 Zettelkasten 卡片盒笔记法?

我们从工业时代进入到知识时代,亲眼见证了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转换。我们这个时代最卓越的管理思想家之一,彼得·德鲁克(Peter Drucker)这样说:“历史学家从长期的观点来看我们的时代,他们所看到的最重要的事件似乎不是技术,不是互联网,也不是电子商务。那是人类历史发生的前所未有的变化。这是历史上第一次,人们可以做出自己的选择,而且是越来越多的人可以做出选择。这是第一次,他们不得不自我管理。”

“而社会完全没有对此做好准备。”

Zettelkasten — How One German Scholar Was So Freakishly Productive 这篇文章当中介绍了德国学者卢曼为何如此高产的秘密武器 —— Zettelkasten 卡片盒笔记法,而作者对知识工作者的效率分析炒鸡无敌棒,底下的配图就来自于原文:

img

如果我们以文件夹、或文件(A4 纸)的形式来组织我们的笔记,总会遇到这样一个问题:所有笔记会铸成一种僵硬的结构,不可能重新排列。(可能是按照书本目录组织,或者是随着时间不断新增按照时间线组织,对吧?)

img

所以第一步,我们需要把每个块(chunk)打散,其实这些笔记本来就应该是自由浮动的,但问题随之而来:我们就不可能追踪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了。

jpg

为了表达每个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大部分人都采用了文件夹或者列表的方式,把这些卡片分门别类归档到不同的文件夹里面,比如印象笔记的笔记本,或笔记本组。

但其实,基于文件夹的方法很难在不同文件夹中归档的想法之间建立联系,特别是现实世界的复杂问题,其实不可能在某一个领域(即文件夹)内找到合适的答案;另外一个方面,这大大限制了所谓“创意”/“灵感”的产生,而我们现在常常说要“跨界”,对吧?

img

那没关系呀,我加上标签不就行了嘛?标签是一个很大的改进,而且现在大部分 App 都已经支持。但事实上,每个标签有成千上万的笔记,我个人经验是收集的笔记打上标签之后,就再也没用到过了,还不如没有任何组织的时候,每个标签只会产生一大堆乱七八糟的东西。

img

所以更好的办法是:我们应该用 Web(网络结构)来组织我们的笔记 —— 不仅仅依靠标签,还要把所有笔记连接在一起。

What | 什么是提高认知能力的外部辅助设备?

唐·诺曼,全球最具影响力的设计师,《设计心理学》的作者,苹果的前用户体验架构师,在他的《Things That Make Us Smart 让我们变聪明的事情: 在机器时代捍卫人类属性》一书中提到:“人们高估了独立思考的能力。 没有外部帮助,记忆、思维和推理都会受到限制。 (… …)真正的力量来自于设计能够提高认知能力的外部辅助设备。”

Zettelkasten 本质上是一种渐进式总结方法

Zettelkasten 卡片盒方法突出了“建立联系”的重要性,其实有刻意区分了三种类型的卡片笔记:Literature Notes、Reference Notes、Permanent Notes。

Literature Notes 是 a) 简短地 b) 用自己的话(而非“复制粘贴”)记录你在看的文献笔记,迫使你真正理解原文的意思。

Reference Notes 则需要你添加参考信息,将上面的 Literature Notes 跟原文联系起来。而这一步,恰恰是 Roam 或 Obsidian 工具发挥价值最大的地方,甚至做到了完全自动化。(稍后会进一步解释我的工作流。

Permanent Notes 是最重要的一步,回顾每一个卡片笔记,同时思考它们与你所学的内容、你的兴趣、思考或研究的关系。你的目标不是收集尽可能多的笔记,而是为你现有的想法、论点和讨论增加新的价值。

https://uploads-ssl.webflow.com/5e173e55e2aa647d579dbe35/5e3ffa6e8773985baaaf047f*_**TjLbgBypMvCHbZqzwlINLXqaGxhx3ClrZWQqCXt39wzb1QX-h9Uskon35tH3aNn3qTAwNl8jd4LfdwyNJWgCGGlgn9wtrgbpTdIasNLe**_*uWaOS7V5A6J*_**n**_*EOxaI34AZEgQgjhxy.jpeg

至此,你才算是真正增加了所谓“知识”,这儿会有个 re-read 的陷阱:当你回看之前的“收藏”的已读内容时,大脑会因为熟悉感而误以为自己“学到了”,而这恰恰是你之前所有“复制粘贴”的文字最大的问题。

Obsidian 编辑器就是这样一种外部辅助器

所以接下来,我来介绍一款神器,Obsidian.app 编辑器(借鉴于 Roam Research),相较于 Roam 最大的好处就是:能够跟我基于文件系统的本地化任务管理和知识管理系统相结合。

一个卡片知识点.jpg (3584×2194)

于是我创建了一个卡片笔记 [[提高认知能力的外部辅助设备]],摘录了原文英文部分,底下的中文则是我的 [[Literature Notes]] 。当然,特别想要提醒你注意的是文中的紫色部分,[[唐·诺曼]][[Zettelkasten]],当然还有右边标注的 Backlinks 部分。

注:[[]] 代表双向链接

1️⃣ 第一步:首先,使用 Zettelkasten 方法迫使你写作。 特别是,根据这种方法,你必须用自己的话写笔记,以确保你将来能够理解它们。 任何一个写过东西的人都知道,把东西写下来会迫使你把模糊的概念变成清晰的想法。

2️⃣ 第二步:其次,无论何时添加新笔记,使用 Zettelkasten 方法要迫使自己查找可以链接到的已有笔记。比如上面的 [[唐·诺曼]][[Zettelkasten]]。 这样可以拓宽你的思维,迫使你去思考新的想法和你以前遇到过的其他想法之间的关系。

[[唐·诺曼]][[Zettelkasten]] 都是我之前创建过的词条,此时就能把不同卡片中连接在一起了,看看上面的 图五:Web(网络结构)示意图

img

How Good | 前方高能预警!卡片网状链接!

img

当我回到原来的 [[Zettelkasten]] 卡片笔记时,我能够看到 [[Zettelkasten]] 在整个卡片网络中的位置(①),以及其相互关联的卡片;② 即卡片主体;最右边 ③ 则是跟这张卡片相关的 双向链接(Backlinks),从而这就触发了笔记的第三步

3️⃣ 第三步:Zettelkasten 可以储存一系列想法。Zettelkasten 就是关于连接想法的。 因此,今天你可以有一系列的想法,把它们作为一系列相互联系的记录存储在你的卡片盒当中;然后,在未来的任何时候,你可以通过添加新的记录并将它们与以前的记录联系起来,延续这一系列的思考。

img

而且,除了我在第二步当中已经绑定好的 [[]] 双向链接,它还能发现 Unlinked mentions 即未主动链接的想法(文本自动链接),从而我可以选择是否主动双向链接。当然这个时候是最有趣的,因为这主动触发了我之前的卡片笔记,从而以一种新的方式链接到了一起,有一种 🧠 大脑被联通的感觉,类似神经元的连接方式。

How | 如何使用 Anki 间隔重复增强复现机遇?

4️⃣ 第四步:其实我还有 Anki 处理的第四步,刚刚描述的是新建卡片和如何链接卡片,其实对于卡片本身来说,我会用 Anki 来特意间隔重复加深记忆,从而在写卡片时能够更加主动得由大脑(而不是由 Zettelkasten 编辑器)来触发我的联想。

间隔重复绝对是被认知科学证明是有效的,而对于一个笔记系统来说意料之外的不断重复即 see-also 其实就是一个概念的社交场,我们寄希望于不同的知识点能够相互关联又相互碰撞,在合适的时候出现在我们的面前,唤起或发现可能潜在的一些联系。

通过 mdanki 自动把卡片笔记转化为 anki.apkg 格式并自动打开,即可导入 Anki,然后就可以尽情重复和背诵啦~ ✌️

cdd #alias "cdd=cd ~/Library/Mobile\ Documents/iCloud~co~fluder~fsnotes/Documents"
mdanki Zettelkasten.md ~/Desktop/Anki\ QA\ 笔记本/mdanki.apkg && open ~/Desktop/Anki\ QA\ 笔记本/mdanki.apkg
图九:使用 mdanki 创建 Anki 卡片

Where | 在哪儿可以亲自尝试 Zettelkasten?

以往大家好像习惯了整理是基于分类,但其实那仍然是没有整理的笔记,不是有连接的笔记。而 Zettelkasten 卡片盒笔记法确实是构建了一个类似互联网的 Web 网状结构,不断点链接了解更多。在大脑中穿梭,好像很神奇的感觉,期待你的亲自体验。

来,Obsidian.app 安装包给到,你可以尝试一下。

obsidian-screenshot.png (2055×1343)

或者试一下 online 编辑器:https://roamresearch.com/#/app/Note-Tasking

还有国内同款:https://roamedit.com/jx/home.php?plugin=outline/sandbox

Who | 哪些笔记值得进入到 Zettelkasten 阅读工作流?

结合 Zettelkasten 卡片盒笔记方法,我在阅读时会遵循这样的工作流:

  1. 原文(或书籍),一边阅读一边划线“高亮”
  2. 保存所有“高亮”部分(含链接)至笔记文件
  3. 新建 Literature Notes,用自己的话解释“高亮部分”
  4. 增加 Reference Notes,跟原文“高亮”或书籍页码关联起来
  5. 创建 Permanent Notes,跟“卡片盒”中已存在的卡片笔记融合起来
  6. 当然,最后更重要的是要重复 Review 卡片笔记,能够通过 Anki 间隔重复加强记忆
img

当然,需要你特别注意的是:不是每一条笔记都需要进行 1~5 所有的步数,不值得。遵循 二八原则,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才会让你有欲望得去做完整个流程。

从下往上:

阅读内容来源的 50% 可能会有价值,值得“保存”

25% 值得“精读”,进入下一层

20% 能被“高亮”

只有 5% 才会再次总结和“解释”

只有 1% 的内容,能进入第五层的融合,因为这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Find a Topic to Write About

最后呢,Find a Topic to Write About 找一个主题来写。其实重复以上这些步骤一段时间后,你就拥有了一张巨大的卡片知识网。现在,每当你需要找一个话题来写的时候,翻出你的卡片盒,就能很快拼装出一篇文章或回答来,写作时完全不必从头开始。

你唯一要做的就是将你的笔记重新组合成一个逻辑顺序,并将它们转化为连贯的东西,即史蒂芬 · 平克(Steven Pinker)在《风格感觉》所指出的:「写作是将网状的思想,通过树状的句法,组织为线状展开的文字。」

并且在这个过程中,也许你会发现还缺少了什么,或出现了什么新的问题。然后,你就可以进一步阅读并做卡片笔记,进一步完善你的想法和论点,输出倒逼输入。也就是我现在在做的事情 Find a Topic to Write About,找一个“卡片盒”方法实践的主题,然后围绕它写了一篇少数派文章,并且在评论中跟大家交流。Learning by Teaching,费曼给你听。

When | 再抛个问题:你觉得时间管理的终点是什么?

在跟朋友聊天时发现一个很好的问题:什么情况下,你不会再继续研究新的自我管理方式了呢?包括知识管理 + 时间管理,这对好兄弟。

少数派 Hum 曾经在某一期 Podcast 里面提到过 “提升阶级” 是时间管理最重要的事情,也许吧。之前看物品整理,书中提到物品整理是有终点的,只要将每类物品确定了摆放位置,是个一次性的事情。固定物体存放的位置,物体移动完毕,用完放回原位,就不需要无限学整理收纳了。

我敢说整理绝不困难,是因为整理的对象都是物品。丢弃物品,移动物品,这是谁都能胜任的简单工作。 除此之外,整理一定会有个终点。当你拥有的所有物品都有了固定的位置时,你就达到了整理的终点。 —— 《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魔法》

其实我觉得日本的书可能有个问题,就是人均居住空间太小了,只能整理整理再整理 🌝 (只是提供一个可能的角度,没有半点揶揄的意思)。还有从欧美流行过来的极简主义也是,都是因为美国/西方国家中产阶级近 30 年收入水平毫无提高,然后才不得已寻求的极简之道,参考:【Netflix】极简主义:记录生命中的重要事物 官方双语字幕 Minimalism_哔哩哔哩 (゜-゜)つロ 干杯~-bilibili

当然这是不得忽视的大背景,我只是批判性得思考了一下。中国 30 年改革开放,人均收入和幸福感,以及居住环境,不知道好到哪里去了。只是说现在经济增长又陷入了瓶颈,大家都很焦虑很浮躁,又开始寻求断舍离或极简主义之类的心灵滋养,当然不是说好与坏,而是认识到这一点之后我会觉得自己就没那么浮躁了。

找到你自己真正的志向

关于时间管理,其实我更愿意按照稻和盛夫的方式去思考吧,就是一场修行。而这一步步修行,就是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img

可能就是要找到真正的志向,才是时间管理的终点吧。

结合 P.A.R.A 方法

其实这也就是跟 P.A.R.A 方法的结合,我们要去主动匹配 Project 和 Goal 清单。因为一个没有相应目标的项目被称为 hobby “兴趣爱好”。如果你没有承诺或还没有完全阐明你想要的结果,那你一定只是为了好玩而随便搞搞。

而如果你有了目标而没有相应的项目,那就只能叫 dream “白日梦”。你可能会非常渴望达到这个目标,但如果没有一个一个项目来完成,实际上你目前并没有任何进展。

img

否则,说白了就是,闲的!(😂 闲得你整天折腾这些。)

最后,TLDR 太长不读版本:

1️⃣ 第一步:必须用自己的话写笔记卡片,以确保你将来能够理解。[[Literature Notes]]

2️⃣ 第二步:无论何时添加新笔记,主动查找可链接到的已有笔记。[[Reference Notes]]

3️⃣ 第三步:通过添加新笔记并联系旧笔记,延续之前的连续性思考。[[Permanent Notes]]

4️⃣ 第四步:使用 Anki 间隔重复加深记忆,主动由大脑触发远程联想。[[Spaced Repetition]]

参考资料